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环境管理

二、入学要求

应届初中毕业生

三、修业年限

全日制三年

四、职业面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企业的污染治理、环保局及其下设部门的环境监测、环保执法人员和环境管理人员,企业的检测员、环保企业环保设备生产操作和营销。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德、智、体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良好公民素质和职业素养,掌握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方面适度够用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需要,能从事环境分析、环境监侧、污染控制、环境治理等一线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知识结构与要求

(1)具有相当于高中阶段的文化基础知识。

(2)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3)具有较宽广、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4)系统掌握环境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环境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独立获取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具有一定的设计、研究开发和学术交流的能力。

(5)具有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污染治理和给排水工程设计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达到计算机专业计算机一级考试,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科技信息的能力。

(7)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的英语能力.达到CET一1水平。

2. 能力结构与要求

(1)具备查阅和运用各类标准和文献资料的能力。

(2)具备与专业知识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具备配制各种不同浓度溶液的能力。

(3)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准确结果的能力。

(4)具备熟练操作常用分析仪器的能力。

(5)具备对仪器幕本维护和保养的能力。

(6)具备职业核心能力:

     a大气污染治理能力:

     b.水污染治理能力:

     c.固体废弃物处理能力;

     d.止嗓声控制能力:

     e.环境监侧能力:

     f.环境管理能力。

(7)具备职业发展能力:

     a环境监侧技术和环境治理技术等相关领领域的职业发展能力:

b.专业倾域的最新知识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

(8)计算机应用能力。

3.相应的证书要求

(1)国家英语一级证书;

(2)国家计算机I级证书;

(3)化学检验工中级证书;

(4)大气环境检测工中级证书;

(5)污水处理工中级证书;

(6)室内环境治理员中级证书。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    公共必修文化课

1.德育(8学分/144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述以下四部分内容: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课程。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职业道德与法律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经济政治与社会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2.体育与健康(8学分/144学时)

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3.语文(14学分/252学时)

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4.数学(14学分/252学时)

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必学与限定选学内容: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一角函数、数列与数列极限、向量、复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初步。选学内容:极限与导数、导数的应用、积分及其应用、统计。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像、数形结合、逻辑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5.英语(14学分/252学时)

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

6.计算机基础(8学分/144学时)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7.心理健康(1学分/18学时)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在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本课程主要是通过对心理学知识的讲授,活动训练课,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参与活动的同时得到一定的提高。

8.音乐美术(2学分/36学时)

美术欣赏课程以发展学生素质教育为目的,以美术教育为手段,让同学们了解美术欣赏的基本知识,了解美术的基本特点和种类;了解美术作品的形式要素等常识;了解美术作品常见的几种表现方式;能赏析中外名画,能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美术作品中的美进行欣赏。

音乐欣赏课程以发展学生素质教育为目的,以音乐教育为手段,通过了解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和演唱风格,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从而树立正确的音乐观,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

(二) 专业课

9.环境管理学(6学分/108学时)

环境管理学以生态——经济——社会系统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这些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矛盾运动。环境管理学认为,环境管理的本质是“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调控人类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环境管理学包括区域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管理、资源环境管理、环境质量管理、环境技术管理、环境计划管理等各部分内容。

10. 环境保护概论(4学分/72学时)

《环境保护概论》是介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开设本课程目的是使学生除了掌握本专业的专门科学技术知识外,对环境、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环境保护、环境经济等知识有一概貌性了解,进一步认识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危害,掌握环境质量变化的客观规律,培养学生运用生态学基本观点来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使大学生对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有个全面清醒的认识,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

11. 环境法律法规(6学分/108学时)

《环境管理与法规》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它是环境科学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为环境管理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的科学。本课程的教学将从环境管理理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展开,达到如下教学目的和任务:1.通过系统的介绍环镜管理学基本理论、环境管理的思想、原则和方法.使学生树立大系统观念和大环境管理思想.即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来认识环坡保护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掌握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环峨管理的基本手段;2.通过介绍环境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不同领域环境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使学生真正体会环境管理在解决环境问题和协调环境与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掌握不同领域环境管理的具体内容、原则和方法;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环境管理的行政、法律、技术、经济和宣传教育等手段正确地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4.完善学生的环境科学知识体系。

12. 环境安全与应急管理(4学分/72学时)

根据《安全生产法》相关要求,紧扣行业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方法这一中心,将事故应急工作中的工作管理协调和技术处置知识有机结合,加以应急预案的实例分析,了解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与救援工作,指导其进行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与管理等。

13.大气污染控制(6学分/108学时)

本课程主要内容:大气污染物分类及其发生源,国内外大气污染状况及综合治理措施;气象与大气污染的关系以及大气扩散的墓本理论;除尘器的主要性能指标、种类以及使用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知识和墓本理论,能进行污染治理方案和流程的选择和确定、简单的设计、安装和运行操作。实践内容主要是进行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的课程设计。

14. 物理污染与控制(6学分/108学时)

本课程主要内容为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噪声污染、振动污染、放射性污染、电磁污染、热污染、光污染等物理性污染的基本概念、原理;阐明这些物理性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和影响;简要介绍了各种物理性污染的控制和防范措施,污染物在大气、水、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人们对物理性污染利用的最新科研动态,为改善人类生活环境、创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墓础。

16.环境监测(12学分/216学时)

本课程主要使学生掌握常规监测项目的墓本原理、方法、技术并能在环境工程中应用;具备制订监测方案的能力,包括污染源调查、布点和采样、监测方法选择及方案实施;懂得监测过程质量保证的内容和方法;了解环境监测新方法、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等。实践内容主要是开设环境监测实验及用计算机进行有关实验的数据处理,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实践训练后达到中级水环境监测工水平。

17. 环境管理体系(4学分/72学时)

本课程主要内容:环境管理基本理论、环境监督管理体制、环境政策、环境法、环境标准、环境管理制度、环境质量管理、环境污染控制、区域和自然资源环境管理、工业企业环境管理与环境管理体系在环境管理中应用的墓本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全面的阐述。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环境管理的墓本理论,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技术支持和保证体系,分类管理的原则和方法等内容。

18. 顶岗实习(28学分)

能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使专项技能的熟练程度有明显提高并达到企业的要求;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编写生产实习报告或产品设计论文。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课程类别

课程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各学期教学周数与周学时分配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第五学期

第六学期

20周

20周

20周

20周

20周

20周

必修课

公共必修课

1

职业生涯规划

2

36

2






2

职业道德与法律

2

36


2





3

经济政治与社会

2

36



2




4

哲学与人生

2

36




2



5

语文

26

468

4

4

4

6

8


6

数学

26

468

4

4

4

6

8


7

英语

26

468

4

4

4

6

8


8

计算机应用基础

8

144

4

4





9

体育与健康

10

180

2

2

2

2

2


10

心理健康

2

36

1

1





11

音乐

1

18

0.5

0.5





12

美术

1

18

0.5

0.5





13

历史

2

36

1

1





小计

110

1980

23

23

16

22

26


公共基础课合计

110

1980

23

23

16

22

26


专业技能课

专业核心课

1

环境管理

6

108

6






2

环境保护概论

4

72

4






3

环境法律法规

6

108


6





4

环境安全与应急管理

4

72


4





5

大气污染控制

6

108



6




6

物理污染与控制

4

72



4




7

环境监测

12

216



6

6



8

环境管理体系

4

72




4



小计

46

828

10

10

16

10




2

顶岗实习

28

840






28


小计

28

840






28

专业技能课合计

74

1668

10

10

16

10


28

其他

1

入学教育(军训)

1

30

1周






小计

1

30







其他合计

1

30







合计

185

3678

33

33

32

32

26

28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具备相关专业技能水平的 “双师型”教师队伍,包含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其中专业课程教师6名,实验辅助人员3名。

(二)教学设施

具备多媒体教室,相关专业课程校内实训室以及学生实习用校外实习基地。

(三)教学资源

选用教材应能针对中职的专业课程与教学特点。

(四)教学方法

实施教学过程中,应能正确使用教学方法,能调动学生在专业课程上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参与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五)学习评价

对学生学习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重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价。

(六)质量管理

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从教学环节抓起,使教学质量管理过程化,建立规章制度,使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化,要用科学的质量分析方法来保证教学质量评估的客观性。

九、毕业要求

毕业生须修满的所有专业课程172个学分,须完成规定的教学活动,具有本专业要求的专业技能水平,考取基础证书和专业技能证书,能满足企业对本专业技术岗位的需求。

 


友情链接:和县鹏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郑州市中原区同起信息咨询工作室  重庆游三城旅行社有限公司  苏州市城巨劳务服务有限公司  河南首礼商贸有限公司  安徽骏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星球家俱装饰集团有限公司  宁波盛威科维进出口有限公司  深圳市雨林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陕西尚荣广告标识工程有限公司  湖南好方案传媒有限公司  武汉华安财务咨询有限公司  滨州天虹电器有限公司  大连久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贵州黔龙忠贵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宝鸡民康医院有限公司  尚医健康管理(武汉)有限公司  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时餐(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重庆海洋优创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阜新欢乐居养老服务有限公司  山东齐胜工贸股份有限公司  陕西艾诺美医药有限公司  河南森久商贸有限公司  海南心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艾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长沙魅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椰果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杭州钱猫科技有限公司  丹阳轩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厚古电热科技(昆山)有限公司